服务热线:
资讯信息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资讯信息

零碳园区智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配置

发布日期:2025-09-07
分享到:

一、 方案概述

本方案旨在通过集成物联网(IoT)、大数据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(AI)等先进技术,构建一个“数据驱动、智能调控、全景可视”的零碳园区智慧管理系统。该系统实现对园区能源生产、消费、碳排放在内的全链路一体化监控、分析、管理和优化,最终帮助园区实现节能降耗、绿色低碳、高效运营的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
二、 核心建设目标

1、能源全景可视: 对园区电、水、气、冷、热等各类能源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监控,实现能源消耗的透明化管理。

2、碳排精准管控: 建立园区碳核算模型,自动化计算并追踪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,生成碳排清单与报告。

3、能效智能优化: 通过AI算法对用能设备(如空调、照明)进行策略优化和智能控制,实现系统性节能。

4、可再生能源最大化利用: 智能调度光伏、储能等分布式能源,优先消纳绿电,提升园区绿电比例。

5、智慧运营管理: 集成设施管理、绿色出行等模块,提升园区综合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。

三、 系统架构配置

系统采用分层式架构,包括感知层、网络层、平台层和应用层。

架构层核心组件配置说明
1. 感知层
(数据采集)
智能电表、水表、燃气表配置于各楼宇入口、重点用能单元(如数据中  心、车间),用于采集分项能耗数据。

光伏发电监测终端配置于光伏逆变器,实时监测发电量、设备状态。

储能系统(ESS)控制器对接储能电池系统,监测SOC(电荷状态),接收调度指令。

环境传感器配置温湿度、CO₂浓度、空气质量等传感器,联动楼宇自控系统(BAS)。

充电桩控制器对接园区电动汽车充电桩,采集用电数据并支持调度策略。
2. 网络层
(数据传输)
工业以太网/光纤园区骨干网络,负责高速、稳定传输海量数据。

5G/Wi-Fi 6为移动设备和部分传感器提供无线接入,满足灵活部署需求。

工业网关协议转换(如Modbus, BACnet to MQTT, HTTP),将异构设备数据统一上传至平台。
3. 平台层
(数据中枢)
IoT物联网平台负责设备接入、管理、数据采集与规则引擎处理。

大数据平台负责海量能耗、环境、运营数据的存储、清洗、计算与分析。

数字孪生平台构建园区三维模型,实现物理园区与数字世界的映射与交互。

AI算法引擎内置负荷预测、多能互补优化、设备能效优化等算法模型。
4. 应用层
(功能实现)
零碳运营中心(IOC)综合可视化大屏,展示园区碳、能、环、安等关键指标。

智慧能源管理包括能源监控、统计、分析、报表、告警等功能。

碳排管理碳核算、碳足迹追踪、碳资产管理、碳报告自动生成。

智能微网管控对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、柔性负荷进行协同优化调度。

智慧运维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、工单派发、移动巡检。

四、 核心功能模块配置

1、能源综合监控模块

 ● 看板配置: 园区总能耗看板、分项能耗(空调用电、动力用电、照明用电)看板、可再生能源发电看板。

 ● 报表配置: 自定义日/月/年能耗报表、同比环比分析报表、能耗定额考核报表。

2、碳排管理模块

 ● 核算模型配置: 基于《温室气体核算体系》及国际/国家标准,内置排放因子库,支持自定义因子。

 ● 看板配置: 碳排放总量看板(范围一、二)、碳排放强度(单位面积/单位产值)看板、碳减排成效看板。

 ● 报告配置: 一键生成符合规范的碳盘查报告、ESG报告。

3、智能优化控制模块

 策略配置:

 ● 空调群控: 基于负荷预测和室内外温湿度,优化冷冻站、空调机组运行策略。

 ● 照明控制: 联动光照度传感器和人员感应器,实现“人走灯灭”、按需调光。

 ● 储能系统调度: 实现“谷充峰放”、平滑光伏波动、提升自用率。

 ● 需求侧响应: 在电网高峰时段,自动调节非关键负荷,参与电网互动。

4、智慧运维模块

 ● 功能配置: 设备台账电子化、预警性维护(如设备能耗异常升高时自动告警)、移动端巡检打卡、维修工单流转。

五、 实施路径建议

1、第一阶段:摸底与规划(1-2个月)

 ● 完成园区能源审计和碳盘查摸底。

 ● 制定详细的系统部署规划和投资回报(ROI)分析。

2、第二阶段:基础部署(3-4个月)

● 部署传感器、智能表计等硬件设施。

● 搭建网络和云平台基础环境。

● 完成数据对接与系统初步集成。

3、第三阶段:系统上线与优化(2-3个月)

● 核心应用模块上线试运行。

● 基于实际运行数据,训练和优化AI算法模型。

● 培训园区运营人员。

4、第四阶段:持续运营与迭代

● 系统正式投入运营,持续产生节能降碳效益。

● 根据技术和政策变化,定期迭代系统功能。

六、 预期效益

 ● 经济效益: 通过节能和优化调度,预计可降低整体能源成本15%-25%

 ● 环境效益: 显著降低园区碳排放总量与强度,助力达成“双碳”目标。

 ● 管理效益: 实现运营管理的数字化、智能化,提升管理效率50%以上,降低人力成本。 

 ● 品牌效益: 打造绿色、高科技的零碳园区名片,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。

总结: 本方案提供了一个从底层感知到顶层应用的完整配置框架。零碳园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,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的数据采集、强大的平台分析能力和高效的执行控制三者闭环联动。建议分步实施,持续优化,最终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。






[返回列表]
地址:广东珠海高新区科技七路1号中电高科产业园2栋2单元4楼    
电话:150-1818-9379  
传真:0756-8996105
ICP备案编号:粤ICP备1915120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