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零碳园区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产品中心 > 零碳园区

SGE-LingT零碳园区管理系统

发布日期:2025-09-05
分享到:

定义

SGE-LingT零碳园区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物联网(IoT)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(AI)等数字技术,对园区内的能源生产、消耗、碳排放以及碳汇进行全方位、智能化的监测、分析、优化和管理的综合数字化平台。

该零碳园区管理系统不仅是软件系统,更是“软硬件结合”+“管理运营” 的整体解决方案,一个集感知、分析、决策、执行于一体的综合智慧平台,是园区实现零碳目标的“智慧大脑”和“指挥中心”。


核心目标

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碳核算、碳管控、碳吸收碳交易等功能,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的自我平衡,并支撑能源、产业、交通等多系统的智慧化协同管理。


核心功能亮点

碳核算自动化:实时计算园区各环节碳排放量,实现碳排放在线、自动、精准的核算,生成合规报告,满足政府和市场要求。

能源优化调度:基于AI算法优化可再生能源消纳与储能策略,最大化使用绿电,实现降本增效。

碳交易对接:通过能效分析找到高耗能点和浪费点,支持园区作为整体参与碳市场,提升碳资产收益。

数字孪生支持:部分系统引入数字孪生技术,实现园区级可视化与模拟预测,为园区管理者提供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支持,确保零碳路径清晰可行。


系统核心组成

该零碳园区管理系统由以下四个层级构成,自下而上分别是:感知层、网络层、平台层应用层

1、感知层(数据采集层)

这是系统的“神经末梢”,负责全面采集园区内所有与能源和碳相关的数据。

硬件设备:

智能电表、水表、气表: 安装在建筑、车间、重点设备上,实时监测水、电、燃气等能源消耗。

传感器: 温湿度、光照、CO₂浓度、PM2.5、人流传感器等,用于采集环境数据。

分布式能源监测设备: 对园区自建的光伏发电、风电、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系统的发电量、运行状态进行监控。

储能系统监测: 对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态、容量进行监控。

充电桩监测: 对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使用状态、充电量进行数据采集。

物联网关: 汇集各类传感器和仪表的数据,并协议转换。


2、网络层(数据传输层)

这是系统的“神经网络”,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安全、可靠、高效地传输到云端平台。

技术组成:

有线网络: 光纤、以太网等。

无线网络: 5G、Wi-Fi、LoRa、Zigbee、NB-IoT等物联网通信技术,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数据传输。


3、平台层(数据与模型中台)

这是系统的“大脑皮层”,是核心的计算和处理中心,负责数据的存储、计算、建模和分析。

核心功能模块:

数据仓库: 存储海量的实时和历史数据。

数字孪生: 构建园区的虚拟映射,将物理园区的资产、流程、系统在数字世界中全景复现,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模拟仿真。

碳核算与盘查引擎: 这是核心功能。依据国际国内标准(如ISO 14064、GHG Protocol),自动计算园区范围一、范围二和范围三的碳排放量,生成碳排放报告。

AI算法模型:

负荷预测: 预测未来的能源需求。

能效分析: 识别能耗异常和节能潜力点。

优化调度: 对能源的生产、存储、消费进行协同优化,实现效益最大化。

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: 预测光伏、风电的出力情况。


4、应用层(功能场景层)

这是系统的“五官和四肢”,直接面向园区管理者和用户,提供具体的功能和服务,实现价值输出。

典型应用系统:

智慧能源管理子系统:

实时监控: 对全园区的电、水、气、热等能源流向进行可视化监控。

能效分析: 多维度(时间、空间、设备)分析能耗,提出节能建议。

智能运维: 对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,减少故障停机时间。


碳资产管理子系统:

碳盘查: 一键生成标准化碳盘查报告。

碳足迹追踪: 追踪产品、企业或个人的碳足迹。

碳预测与目标管理: 设定碳减排目标,模拟减排路径,跟踪完成情况。

碳交易接口: 与全国碳市场对接,为参与碳交易提供数据支撑。


智慧微网管控子系统(如有):

协同控制: 对“源-网-荷-储”进行一体化智能调度,优先消纳绿电,平抑电网波动,实现经济高效运行。


绿色建筑管理子系统:

集成楼宇自控系统(BAS): 对空调、照明、电梯等用能设备进行优化控制。

室内环境品质监控: 保障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降低能耗。


数字化运维子系统:

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: 管理园区内所有设备资产。

移动化巡检与报修: 提高运维效率。


可视化与决策支持中心:

零碳驾驶舱: 通过大屏幕综合展示园区的碳排、碳汇、能耗、绿电比例等关键指标,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。







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
[返回列表]
地址:广东珠海高新区科技七路1号中电高科产业园2栋2单元4楼    
电话:150-1818-9379  
传真:0756-8996105
ICP备案编号:粤ICP备19151209号